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疗纠纷和医患纠纷这两个词,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简单来说,医疗纠纷更侧重于医疗行为本身所引发的争端,如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等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纠纷。而医患纠纷则更多强调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在关系层面上的矛盾,如双方沟通不畅、理解差异、态度问题等引发的争执。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和处理医疗领域中的纷争。

医疗纠纷和医患纠纷有什么区别 (一)

医疗纠纷和医患纠纷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医疗纠纷通常源于医疗事故的发生,这类纠纷往往涉及具体的医疗过错,比如手术失误、药物错误使用、诊断失误等。这类纠纷往往需要专业医疗鉴定机构介入,以确定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是否存在过失。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受害者或其家属有权要求赔偿,而医疗机构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比之下,医患纠纷则更为广泛,不仅限于医疗事故,还可能由于服务质量、沟通不畅、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等多种因素引发。例如,患者对医生的态度、医患沟通方式、诊疗时间安排等方面不满,都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这类纠纷的处理相对灵活,通常不需要复杂的医疗鉴定,更多地依赖于双方的协商和调解。

值得注意的是,医患纠纷的处理往往侧重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而非仅仅追求法律责任的追究。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会采用调解、协商等非诉讼手段来解决医患纠纷,以减少社会矛盾,维护医疗秩序。

虽然医疗纠纷和医患纠纷都涉及医疗服务,但它们的性质、处理方式和影响范围存在显著差异。医疗纠纷更侧重于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而医患纠纷则更多地关注医疗服务的全面性和患者满意度。

在处理医患纠纷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患者也应理性看待医疗服务,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学会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共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区别是什么? (二)

优质回答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活动时违反的卫生管理法律以及其他相关法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而医疗纠纷或者是医患纠纷是指在卫生、保健等其他医疗机构之中,认为在提供服务时存在过失而造成损失。 一、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区别是什么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目前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认定。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医疗事故必须具备4个条件:

1、提供医疗服务的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要有违法、过失行为;

3、必须有严重、明显的不良后果;

4、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二、医疗事故纠纷鉴定启动方式有哪些

医疗事故纠纷鉴定的启动程序,有三种方式,包括: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指定鉴定。

1、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

如果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的,并且协商一致,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构成何种等级的医疗事故、医疗事故赔偿数额的。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解决医疗纠纷的,可以由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组织,是由医疗纠纷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下属的医学会,专门设有医学会,该委员会是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

如果是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委托鉴定的提出即可以是在医疗诉讼前的协商过程中;也可以是医疗诉讼的庭审过程中。不过,该程序也有其特殊性,双方共同委托的,要求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共同委托医疗事故鉴定。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会是不接受单方委托的!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单独要求做医疗事故鉴定的,当地的医学会是不会受理的。

2、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的

如果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下属的医疗机构的报告组织的鉴定;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属单方面要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并且得到许可的情况下方可以启动。

该程序的启动往往需要医疗机构的报告,卫生部门认为必要;或者患者自己提出请求,卫生部门同意、许可,才可以启动。如果医疗机构没有向卫生主管部门提出报告;卫生主管部门认为没有必要鉴定;或者患者及其家属提出鉴定申请,但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没有必要鉴定,或者拒绝鉴定的,则该程序是无法启动的!患者及其家属是可以单方面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启动鉴定申请的要求的。

如果是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的,则往往是在医疗诉讼程序前,未进入医疗诉讼程序的情况下。如果纠纷已经进入诉讼程序,往往医学会是拒绝受理的。等待法院的委托或者当事人的协商结果,通过在诉讼中的请求和委托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3、法院要求鉴定的

根据中国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医疗机构和患者及其家属都没有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的,而主审法官认为有必要做事故纠纷的,那么法官自己也可以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要求,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该鉴定程序在设定上是有其特殊性的,与其说是医患双方当事人的一个诉讼权利,不如说是法律给了法官的一项权利。使法官在医疗纠纷诉讼程序中,可以更好的驾驭庭审程序,给法官的裁判提供法律依据。

法院要求医疗事故鉴定的,不需要医疗事故纠纷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也不存在当地医学会是否受理的问题,只要庭审法官认为必要的,就可以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针对于发生医疗事故或者是医患纠纷,首先双方应该进行冷静下来,采取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医院一方应该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报告,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成立相关调查组来调查事情的经过以及最终责任的划分,然后由医院方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关于医患纠纷的处理流程 (三)

优质回答医患纠纷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双方冷静沟通与了解

在医患纠纷发生后,首要步骤是双方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的冲突升级。通过有效的沟通,双方应尝试了解纠纷的具体原因和背景,为后续的处理奠定基础。

二、向医院投诉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投诉

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院的投诉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投诉,投诉内容应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以及具体的医疗行为等,并附上相关证据,如病历、诊断报告、费用清单等。

三、医院成立调查小组进行深入调查

收到投诉后,医院会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调查过程可能包括查阅相关医疗记录、询问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等。调查完成后,医院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患者答复,说明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

四、申请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

如果双方对医院的答复不满意,或者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申请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这些调解机构通常具有丰富的医疗纠纷处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协助双方进行协商,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五、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如果调解无果,双方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这包括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可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吗? (四)

优质回答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

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其实在生活中还是有一部分人对于医疗事故的认知是不清楚的,其实发生医疗事故的话基本都是由于院方的过错而导致患者受伤严重等情况,所以通常发生这类事故的话都是需要第一时间协商解决的。下面分享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

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1

一、大家认为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的理由是什么?

1、 双方实力悬殊:医院背景太强大,患者作为个体,势单力薄。

2、 双方专业性差距过大:医生都是临床医学毕业,论起医学滔滔不绝,而绝大多数患者对医学一无所知,无论你怎么钻研,比得过全日制苦学7年的临床毕业生?如何分析病历?如何找到过错问题?在一开始很多人就输了。

3.不懂有关病历的一切:病历由医院掌握,特别是现在进入电子病历时代,篡改病历已经无法从打印出的纸质病历上看出来了,而病历又是鉴定的核心材料,不懂如何第一时间复印封存病历,也不知道如何在庭审中质证病历真实性的患方,有时只能吃哑巴亏。

4、医学会鉴定偏向医院:医学会鉴定专家都来自同一城市其他兄弟医院同一科室,今年你鉴定我,明天我鉴定你,给人一种天然的偏向医院的感觉。

5、医院有牛逼的律师,常年打官司,套路多多,患者一般都是平生第一打官司,既不知道从哪请靠谱律师,也不知道诉讼过程中都有多少坑要避,有心大的人连律师都不请,敌我武器装备存在明显差距!

6、身边总有指点江山的在bb说你打不赢打不赢打不赢……然后就灰心了!

综上,打不赢医疗官司的人,总有一款适合他……

二、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吗?是,也不是!关键看你怎么打!

那么是不是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呢?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俗来讲归结为一句话——走对路,才能赢!

1、找准方向,才能赢

首先,你要知道在法律上处理医疗纠纷是可以有两个案由的,一个是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个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前者适用《合同法》,追究的是医疗机构的违约责任,而后者适用《侵权责任法》,追究的是医疗机构侵犯患者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的责任,是过错责任。什么情况下主张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什么情况下主张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需要进行专业分析的。

2、锁定证据,才能赢

出现医疗纠纷第一时间必须尽快锁定现场证据:

比如患者输液发生过敏时,要第一时间封存液体和输液器;

又如患者病情突变但现场无处置,事后却发现记载有相关记录时,要第一时间报警调取封存相邻时段的监控录像以备事后查对;

再如发现有重抄病历的可疑行为发生时,如何第一时间锁定该疑点重重的病历,都是需要当事人快速反应和处理的,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有机会锁定这些对日后打官司最重要的证据!

3、走对程序,才能赢

有些当事人一审败了来找我代理上诉,我一看一审笔录中当事人竟然上来就认可了被告提供病历的真实性,既没有提出对明显矛盾之处的异议,也没有申请法院调取电子病历等重要证据。

或者是上来就否认全部病历的真实性拒绝鉴定,但却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毫无证据支持,前者相当于直接放弃了质证的.权利,而后者则对法律缺少了最起码的敬畏,败诉的结果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更可怕的是当一审已经保护过当事人权利的情况下,二审再重新提出调取证据申请,或者鉴定申请,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以程序已经过而驳回,只有苦苦争取才有可能发回再给你一次鉴定的机会,但一审高昂的诉讼费和大量宝贵的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请对律师,才能赢

没做过医疗案件的律师,不会做到帮你处处小心避开各种套路,因为即使他们想帮你,也看不出那些被设计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坑(比如质证时医院主张他们的病历都是在患者眼皮底下打印出来的);

不懂医学专业也没有医学专家团支持的律师,不会帮你找到被告的致命要点,那些不痛不痒的套路性问题(比如护理不到位、监控不到位、用药量过大等)很容易就让鉴定机构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好摆平的当事人,至少以后不怕以后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时被原告问倒。

只会走程序的律师,可以同时走很多案子的程序,如果没有“你代理的不是案子,而是当事人的人生”这一职业信仰支持,恐怕任何结果都可以波澜不惊。

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2

一、医疗事故找什么部门解决

1、患者与医院协商解决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进行沟通,双方达成共识后,签订调解协议书,以此种方式解决医疗纠纷,通常称之为“私了”。由于医患双方医疗纠纷本质上是平等的医患主体双方的民事争议。

依据民法自治原则,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和解必须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基础之上,任何一方或第三方均不得强迫另一方接受协商解决方式。

同时,和解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即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达成的协议将归于无效。

2、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第三方参与到医患调解中,实践中,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行政机关以及行业主管机关,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医疗纠纷都通过调解获得解决 。

3、诉讼调解解决医疗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后,由法院组织进行、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自愿同意的调解。

二、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有区别吗

医疗纠纷,涵盖了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产品质量、疾病自然转归等,而医疗事故是主要构成部分。在许多的医疗事故中,对患者的人身损害的因素除了一些不可预见的医疗风险因素外。

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仍为是主要因素。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因素,关键还在医务人员。在现实医患关系中,患者由于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治疗方案完全由医生单方面制定和实施,患者仅仅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常常只是按医务人员的要求配合检查治疗。

有时甚至处于意识不清、昏迷状态,连配合的能力都没有,任由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处理。所以,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任何轻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损害结果,如何做到有责任心,避免疏忽,关键在于有无尽到注意义务。

三、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时间

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

2、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3、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4、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

医疗官司一般打不赢3

一、对医疗事故产生纠纷可以找哪个部门处理

对医疗事故产生纠纷可以找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十七条 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第十八条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二、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需要多长时间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二十九条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可以向双方当事人调查取证。

由此可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是有权利处理医疗事故的,但是医疗事故侵权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是涉及到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很多重要的证据都由医院掌握,所以患者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时,很有必要请律师。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医患纠纷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皮律网的其他内容。